痔疮的治疗方法

发布时间:2013-01-23    浏览次数:4894
    痔疮的治疗方法已有很多种,药物治疗、物理疗法、手术疗法均有。但人们还是不断地研究开发新的治疗技术,目的在于如何使疗效满意、痛苦小、方便易行、病程短为努力方向。HCPT技术就是本着安全有效、痛苦小、方便易行、适应范围广的设想研究开发的。运用于临床10年来,国内已有近万家医疗单位在开展。为了规范操作和熟练掌握、更好地发挥此项技术,现将有关原理及技术详细介绍,供同行参考。 
    高频电容场痔疮治疗——HCPT技术原理介绍:
利用高频电容式电场产热原理,对仪器的振荡频率、输出功率、治疗电极的设计以及测试,计算出痔疮组织在该仪器下的电解常数和电导率,得到仪器、电极、组织三者最佳匹配。使治疗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治疗部位组织坏死、干结、继而脱落,得到满意的效果。 
    其特点为该原理下产生的是一种内源性热,具有产热快、可控性好、局限性强,并且被作用部位与邻近非作用部位有明显温差界线,完全不同于外源性热,因此内源性热对治疗部位以外的组织影响较小。另外,这种热的产生是靠组织内电解质和偶极子在两极内高速振荡而产生热,当带电离子耗竭至组织间液干结时,两极间的电阻值增加,电流下降,仪器自动停止工作,因此被治疗组织只能达到干结而不会出现碳化现象,更不会造成立即脱落而致大的出血现象。 
    1、内源性热与外源性热的物理特性及物理生物学作用区别:
    内源性热也称内生热,其特点为被作用物本身产生热,而作用物是以别的物理能量形式作用在被作用物时,被作用物则产生了热。如:高频电磁场、超声波以一种物理形式作用在人体组织时,被作用的人体组织在这些能量作用下产生了热。 
    处源性热也称传导热:热源是作用物本身已具备高温,热是从作用物高温传导给被作用物。如:激光、红外线等均为传导热(处源性热)。 
    2、产热与热传导:
    在物理学中,不同的物体根据其不同的物质结构,在同一种加热原理下产热及热传导均不相同,而同一种物体在不同原理加热下产热也有不同,对人体这一特定物体组织来讲,在同一种加热原理下,产热的大小或热传导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加热的温度或能量的高低与作用时间的长短,两者构成对人体的加热量(Q=℃*t,Q-加热量,℃-温度或其它能量,t-作用时间)。温度的另一个物理特点,总是从高向低传导,而且在同一物体中以加热源为中心向四周中扩散传导。随着距离加热源越远,温度越低,因此热传导与距离成反比。 
    3、内源性热的产生机理: 
    高频电容式电极下组织产热的原理,当电容场作用于人体时,处于电极正负极间的组织在高密度、高频率的交变电场作用下组织中电解质离子沿电力线的方向移动,当高频电正半周时,正离子被正极推向负极,负离子则被吸引,在负半周时则相反。由于这种高频率的极性变化,便离子瞬间被排斥,下一瞬间又被吸引,结果在电极之间发生一种沿电力线方向来回移动的离子振荡。由于各种离子的大小、质量、所带电荷的多少、移动速度均不相同,在振荡过程中相互磨擦以及与周围的媒质相磨擦而产生热。 
    在电学上,电离子移动产生的电流称为传导电流。电子和离子在导体中移动时克服阻力而发生的能量损耗称为欧姆损耗。在单位时间内单位组织中,由于这种损耗而产生热依从公式:热Q∝J2/g,也可:g=J2*p。注:J-电流密度 g-电导率 P-电阻率。 
    除以上产热外,组织中偶极子在高频率的交变电场中也发生了取向现象,形成偶极子作180不断旋转,偶极子内束缚电荷的位置相对移动而产生的电流称为位移电流,由于组织中各种偶极子的质量大小、束缚电荷的多少不尽相同,偶极子在高频电场中迅速旋转互相磨擦以及与周围的媒质相磨擦也产生了热,在单位时间、单位组织中由于介质损耗而产生热取决于:热Q∝fεE2tgε注:f-电场频率 ε-电介常数 E-电场强度 tgε-损耗角的正切。以上两种形式产生的热称为内源性热   
    4、HCPT技术物理生物学特点:

    根据产热原理和物理学特性,合理设计开发出在痔疮治疗上较激光类、红外线类等处源性热有以下优点: 
    (1)产热快疮 
    不论痔疮组织有大小均在3-5秒钟内达到作用部位组织坏死干结,但不会碳化。由于产热快,所以被加热的组织温度来不及向四周扩散。 
    (2)局限性好 
    在被作用部位产生热,不被作用部位与被作用部位有明显的温差界线,因此造成邻近组织的热损伤小,术后水肿轻,创面小的优点。 
    (3)可控性好 
    在仪器技术开发上做到自动选择输出功率。不论是内痔或外痔,不论痔疮组织的大小,均在3-5秒内达到治疗目的,达到组织干结时器自动停止工作,不会出现碳化立即脱落的现象及术中出血现象。